為引導我校學子對善與惡的思考🎖,心理發展指導中心於5月5日至5月29日發動各班心委組織本班同學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我們與惡的距離》全集,並於5月30日晚上18:40在心理發展指導中心成長廳開展《我們與惡的距離》分享交流會👳🏿♀️,主題為“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𓀄,心理老師高凡主講,來自全校各班的41名興趣者和馨語社參與。
通過鼓勵學生回顧故事梗概,分享交流會在自由、開放的氛圍中開始了。高老師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劇中主要人物幫助大家深刻理解劇中人物的刻畫,之後👆🏼,通過“誰是壞人?”“誰是好人?”“什麽是善什麽是惡”“我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到底怎麽啦”層層遞進的問題,高老師和同學們自由地探討該劇對我們的思考🧗🏿♀️。有學生說對他人進行身心攻擊的人是壞人;有學生說生活中沒有善惡之分,只是立場不同;有學生說善惡的評判需要具體到某事某人再去判斷𓀁,高老師引用佛教說法:順理則為善,違心則為惡。接著,高老師說該劇不僅引導觀眾思考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更重要地是在探討面對惡時的“我們”,我們是柯南?是鍵盤俠?是網絡憤青?是吃瓜群眾?是正義的代表?還是熱情的孤獨症患者?高老師拋出“我們怎麽了”引發大家深思。最後,高老師以“在面對突發事件和新聞時🧝🏼♀️🏕,我們是否有辨別能力?”“我們是否與惡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等啟發人心的問題結束了本次交流會。
本次交流會以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素材👳,在廣泛發動學生觀看全集劇情的基礎上,學生以興趣為引導自願參與🫒,現場探討氣氛濃烈🫱🏻,師生收獲頗豐。
小編帶大家看看兩篇優秀感想。
感想1:
李大芝在劇中有一句臺詞,印象頗深:“你們可以隨便貼別人標簽,你們有沒有想過🫳,你無形之中也殺了人!”是啊,我們或許在不經意間,一句話或者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能傷害到一個人。在網絡上也有對這部《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一些看法🎂,有一個觀點對我來說非常贊同“好人與壞人僅有一步之遙”。其實⭕️,有很多好人都當過壞人👨🏿🦰🦗,而壞人也曾做過好人,但造成這些改變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更多的是我們,是我們這群吃瓜群眾,鍵盤俠們。 “當你未認清事實真相,無細思不同立場的人和感受的時候,不要隨便評價他人的對錯。”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有這種人,不去思考🏋🏿♂️,不去顧忌別人的感受🌞,不在弄清事實的全部🖍,就隨波逐流🐺🏠,這也導致了後面有很多事情發生。但誰又能說,誰是好人,誰有是壞人呢。(1801向鑫星)
感想2: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我認為⛩,其實只有一步之遙。有時候你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爭執起來⛎,最後演變成大事👧👩🏻🍼,甚至產生厭惡,因然產生了惡的沖向;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人🥷🏽,雖只有一張嘴,隨便說出的話從未在意過🧑🏼🍳,但別人可能會因此走向孤獨或自閉🤵♀️,從而走向惡🤾🏽♂️。在“傷害者”與“被傷害者”中👎🏻,你會選擇支持誰?我想,大部分人選擇的是被傷害者。而我覺得兩者都不可忽略,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裏👩🏻🎤,劇中有這樣一個人:李赫🙋🧑🏼🚀。他是一個好人⛄️,因為別人在不明真相就跟著眾人罵殺人犯時👩🏻⚖️🚲,他沒有,並且不顧他人反對去幫助”傷害者”即查明真相。生而為人,我們不但要明智地思考問題,還要站在他人角度著想🍾。(1801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