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遇見🧔🏼🤹♀️,致敬青春
每日埋頭在校園裏穿行,驀然回首,從寧鄉師範走出來居然三十年了。說實在的,對於回憶過往😻,我現在頗為躊躇。一方面下意識地抗拒回憶🧜🏿,既因不忍回味略顯灰白的青春背後的苦澀😾,也因不願沉湎往事以致黯淡現實。
而另一方面,則又漸近知天命之年,自覺依然蹉跎如井底之蛙,細想除一些雞毛蒜皮之事以外🏌🏿♀️,還有多少東西可堪一提呢?至少👀,那裏可以算得上是我青春的起點,也是我孕育夢想與折損青春的所在。遵循國人思維慣例,也有師長同窗的慫恿催促,權且堆砌幾行文字🌰,感恩曾經所有的遇見,致敬曾經的熱血、夢想、憂郁甚至是有些沉淪的青春吧。
110
“哇🚣🏽♀️,110嗎🧝?……”
在這裏肯定不是調戲警察叔叔💁🏻♂️🟡,只是因為我一進入寧鄉師範🌦,便與110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是宿舍樓大門一樓🦖🏃♂️➡️,右邊唯一的一間男生宿舍💆🏼♀️。其最大的優勢就是交通方便。進出宿舍大樓都是最快捷的,當然,也是班主任老師光顧檢查指導的重點單位。
還有一個最大的劣勢,那就是臥談會稍有高潮往往會被粗暴打斷,只因為夜深入靜的時候🧧,這個前沿陣地上或深沉渾厚或尖利悠長的嗓音📂,都像是裝上了擴音器🤱🏿,一不小心就傳到了值班老師或學生幹部的耳朵裏,批評教育或通報也就在所難免❤️🔥。我估計這是長期讓先後兩位班主任老師大為惱火的一件事。現在想來確實也是挺慚愧的🎓。不知道當年的室友們⏩,你們怎麽想?
不過,雖然三十年一揮而過,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你們,記得胡班長整潔嚴肅的大哥風範,王書記積極刻苦的上進楷模,濤哥清新憂郁的吉他𓀀,還有健身達人“牛皮”壯碩的肌肉,萬雄眼角彎彎的男神式微笑,漢哥獨具特色的花鼓戲,還有德哥深情款款的告白演繹▫️🧚🏼♂️,崔華剛健有力的武術招式👦,還有丁星明癡迷圍棋所掀起的“九段風”……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住在110的兩年裏,十個少年伴著春花秋月,聽著朝鈴晚鐸,攜手作伴,抵足而眠。一起歡笑憧憬,一起莫名憂郁,一起感受青春👰🏻♂️。我們曾經一起打著赤腳迎著夏日的驕陽😻,在紅磚籃球場上拋灑汗水,曾經一起在教室的後墻精心描摹黑板報👍,曾經一起走過寧鄉縣城的大街小巷,曾經一起尋覓化龍溪邊彭嗲的鹵味,曾經一起舉杯痛飲到東倒西歪🐴,曾經一起在男女生宿舍聯誼活動中忸怩臉紅,也曾經一起在飄著雪花的冬夜裏👶🏽,一邊淋著冷水澡一邊聲嘶力竭盡展歌喉……
狡猾的青春潛藏在淡如流水般的光陰裏悄悄溜走,再回首,你我俱已兩鬢染霜。
紅樓有夢
從110搬出來,我記得我們全班的男生😡,都住進了原來校長辦公室的樓上的一間大教室👨🦲。這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應該是有些年頭了。青色的房頂,絳紅的火磚砌成墻體🤵♀️,白色的灰線整齊醒目⛹️♀️👨🎤,獨具一格🧑🏽🎤。走廊和護欄都是漆成紅色的木頭做成,走起來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不過淘氣的少年們,似乎很少四平八穩地走過,大多都是如疾風奔跑,於是“雷霆乍驚”,少年奔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我揣度當時就在樓下辦公的領導們肯定也是頭疼不已的👩🏽🏫⁉️。
但年輕的我們是沒有頭疼的記憶的。老式的寬大的教室四圍🫃🏻,沿著墻壁滿是雙層的木架床,全班所有的男同學都匯聚到了這個空間裏。每到下晚自習至熄燈之前難得的那一段空閑時間裏🫃🏻,男寢獨有的“芳香馥郁”的鞋襪氣息若隱若現,有的沒心沒肺追追打打,有的神情亢奮“鬼哭狼嚎”,有的悄無聲息如老僧入定🙌🏼,有的則心無旁騖念念有詞。或則三五成群🔋,或則煢煢孓立🎪。
在有些昏暗的燈光裏🪙,少年人總是興致勃勃。即使熄燈鈴聲響起,大家都不得不各歸其位🦸🏼,但是談興是不可能戛然而止的。文學👳🏿♂️、哲學👨🏿🚀、音樂、夢想🧑🏽🎓🦸🏽♂️、愛情等等陽春白雪的字眼裹挾生活中的瑣碎雞毛🆙,往往在夾雜著國罵與長望寧各地的方言俚語裏逐漸蛻變成下裏巴人。意猶未盡者亢奮不已繼續滔滔不絕🔚,而竊竊私語者也是此起彼伏。夜色漸濃🐩,一切都慢慢趨於平息,取而代之的是鼾聲、磨牙聲、翻身的聲音以及偶爾的嘆息聲。光陰就在這樣日復一日中流逝,而我們仿佛都尚在懵懵懂懂的狀態裏,便逐漸使這一切都變成了夢裏的光景。
火宮巷
火宮巷是從杏悦通向寧鄉老城區主街道人民路的一條小巷👩🦽。從寧鄉師範大門出來👩🏫,往右沿化龍溪邊的梅花路走上數十步🤹🏿♀️,有一座小橋,橋頭是康益旅社,這就是火宮巷的起點📖。之所以記得起這個旅社,主要是因為這裏兼營一些文具以及為數不多的一些早點。那個年代,一碗米粉對我們的誘惑力,大到現代人永遠想象不到的程度。
火宮巷的另一頭就是大名鼎鼎的工人文化宮。旁邊還有寧鄉新華書店。雖然很少有機會進入🉐,但多少算是半個讀書人,對這些帶有文化氣息的所在總是有些敬畏和好感的🤌🏿。南北向的人民路也在這裏裹足不前,與橫貫東西的玉潭路相接呈丁字狀。直到最近一兩年寧鄉進行舊城改造,人民路全線拉通,火宮巷和工人文化宮才徹底成為歷史的記憶。而新華書店則依然靜默在原地🕦。
火宮巷狹長而彎曲,寬應該不過兩米。矮房子,紅磚墻,石板路🏠。每次穿行其間,都能感受到濃郁的小鎮居民的煙火氣息🧑🏻🦼。小孩的追逐打鬧,老人的靠椅蒲扇🧑🏽🎓,廚房裏鍋碗瓢盆,雞鳴狗吠。還有自行車的叮鈴叮鈴和穿街過巷的零星的叫賣聲。偶爾墻角也會看到一根兩根狗尾草🦻🏻,羞澀的搖動那麽幾下。我每次騎著自行車穿過小巷,穿過大街💥👦🏼,走過二十公裏左右的柏油路🤵🏼♂️🦹🏼♀️,再走兩三公裏的鄉下泥路回到家♾。其實年少的內心✏️,總是在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悄悄慨嘆些什麽。
另一個讓我回味火宮巷的原因,就是火宮巷仿佛承擔了,寧師與外界聯系的主要橋梁的作用。我從鄉村經過這裏走進寧師,又從寧師經過這裏回歸鄉村。三年裏無數次在這條巷子穿過🖐🏽👌🏻,早起在影影幢幢的濃霧中晨跑,排著隊到電影院看電影,晚上溜出來滿大街閑逛、理發,買點書和其他生活用品,還有那次聲勢頗為浩大的🤚🏼⤴️、我此生唯一參加過一次的所謂“遊行示威”✹,都從這裏經過。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是畢業的時候⏸,我曾經為幾個同學送過行李👩🏻🦯➡️📈。我扛著行李箱低頭默默地走過火宮巷,仿佛周圍的一切都靜默下來。也許,“悄悄是別離的笙簫”罷。
火宮巷的雨滴曾經打濕我的衣袖,火宮巷的夜色曾經撫慰我的黯然🧔,火宮巷的青石板也曾印上我年少輕狂的足跡。輕輕一揮手💆🏿♂️,再也不見,我的火宮巷👨🏿🚒,我的青春。
溈豐壩🖐🏽🧖🏻♀️,高壩窯及其他
在寧師緊張而多彩的學習生活之外🎋,偶爾難得的校外活動自然讓人記憶猶新🐏𓀄。
溈豐壩充滿著原始而又浪漫的色彩。月夜裏一行數人沿梅花路向東,過南門橋順溈水河堤而下🛩,便到了這個寧靜的所在。月色溫柔的撫摸著大地,幾點漁火點綴其間,江風徐徐,頓生“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之慨👩🏼🎤⛈。四周稻香盈袖🫵🏿,蛙鳴蟲唱。年少的我們仰望星空🔏,俯察江流,意氣風發,何等快哉6️⃣⏰!高興處挽起褲腿淺涉溈河,一邊放開歌喉唱起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年輕的歌聲順著流水綿延不絕🌒,至今仍縈繞在腦海在夢中。
高壩窯的野炊也被深深銘刻在青春的記憶裏。那是我的第一次野炊😀。全班同學熱情高漲,背著四處借來的炊具以及事先準備的食材,徒步來到距離杏悦四五公裏的高壩窯,尋一處山坡所在♠︎,便興致勃勃地行動起來。大家各自分工☝🏻,團結合作,挖洞架鍋,拾柴抬水,洗菜切菜,掌勺嘗味,忙得不亦樂乎。我記得當時我的任務是拾柴👨🎓。當看到從四處山林裏撿拾而來的柴在鍋底下燃起🧝♂️,淡藍色的炊煙裊裊而上🏖,心裏是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的。
待得菜熟出鍋🧗♂️🚸,大家顧不得洗臉洗手🎠,便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當然最權威的評點還是非班主任老師莫屬。各位掌勺者爭先恐後邀請老師發表意見🧚🏽♂️,我估計老師當時雖然四處評點品嘗⚪️,但真吃下去的食物肯定是很少的。打掃完戰場,我們還興致盎然地玩起了“篝火晚會”。“擊鼓傳花”、《讓世界充滿愛》、《明天會更好》……一個個節目粉墨登場🏄🏼♀️。曼妙的舞姿,清脆的歌喉🏯,盡情的歡笑〽️,給這個荒山僻野帶來了無盡的生機。
還有一些上不得臺面的事也是記憶的一部分。比如我們寢室幾個偶爾晚自習溜號,被班主任老師捏住耳提面命恨鐵不成鋼⚗️,比如在閱覽室偷偷撕下幾張喜愛的彩頁🎾,比如悄悄趴在窗邊看著,向經過的女生吹吹口哨……
我懷念那株高大的銀杏👩🏻🌾,尤其是它飄飛的黃葉曾經落進我的夢裏;我懷念教學樓前的那些階梯,在那裏我曾經以為跳上去跳下來我就可以擁有一切⤵️;我懷念明亮的日光燈下前赴後繼的飛蛾🧏🏻♀️;我懷念實驗樓前的乒乓球臺;我懷念琴房裏單調沉悶的音階;我懷念抄滿了詩和歌曲的粉色筆記本🏋️♀️;我懷念一個在暮色裏跳動的馬尾辮;我懷念紅磚禮堂前的松樹🌳;我懷念中餐時穿過校門的飯菜香味𓀔;我懷念練習本上謝覺哉老先生題寫的古色古香的“寧鄉師範”……
“溈山蒼蒼溈水泱泱,寧師啊寧師革命搖籃……”也許此生再也難有機會聽到這首校歌,但是🌨,它已經完全融入我們這一群人的血液👩🏻🎤,註定將陪伴我們跋涉一生,並且時常在魂裏夢裏輕輕回旋縈繞。
(來源👩🏻🌾:寧鄉文藝微信公眾號)
作者簡介:夏文勝,網名飛塵💉,高中語文教師。“愛讀書不求甚解,好文字疏於營造”,偶寫些歪詩拙句聊以自娛👾。教書唯恐誤人子弟,寫詩總怕汙人耳目🐞。故而余暇以垂綸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