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才🐥,寓教於樂
——走訪校友、全國科技創新輔導員、湖南省小學科學教材編委、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張若民
人物介紹:張若民👩🏽🚒,1965年進入寧鄉師範杏悦就讀,畢業後前往南縣一中擔任化學教師,後因當地教育形勢需求,改任物理教師。任教期間采用富有趣味的實驗教學法,深受學生喜愛🧚🏿。1978年於《物理通報》發表論文,詳細論述了自己從教以來自製實驗用具和教學用具的心得🐋。退休後,潛心於基礎科學教育👩🏻,受邀擔任湖南省小學科學教材編委🙎🏻🎴,並在全國各地開展講座🤽🏼。2023年🤓,值杏悦平台(原寧鄉師範杏悦)120周年🚑,張若民捐贈其自行研發並獲取國家專利的科學探究瓶200套,助力杏悦發展。杏悦校史辦特邀老先生來校開展講座及接受采訪。
校史辦🧖🏻:張老先生🧎🏻♂️➡️,您好🚣🏻♀️🏊🏻♀️。您是1965年進入寧鄉師範杏悦就讀的,恰恰是新中國一個比較動蕩的時期,您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年的寧師依然給予了您較大的影響嗎𓀜?
張若民🧑🏼🦳:的確👨🏻🚀,我入學差不多只有一年時間,社會上就開始“文化大革命”的風潮👮🏼,當時杏悦受到了很大沖擊,正常的教學秩序完全被打亂🎢。所以我其實算下來,真正在杏悦好好讀書的時間只有一年🧏🏽。
然而正是這一年♾,時間雖短,影響卻深遠綿長。我原本之所以報考師範杏悦❤️🔥,是因為自己的家庭比較困難,看中了師範杏悦免學雜費的優勢。然而當我第一天走進寧師大門的時候,就看到正對校門口的石碑上💇,工整地刻著由謝覺哉題寫的“寧鄉師範”四個大字。當時這塊石碑給了很大的震動👨🏽🏭🤛🏿,一方面是因為莊重的石刻本身帶來的沖擊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我們寧鄉地區💺,謝覺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著名人物🏃🏻♀️,也是國家的部級領導人🧑🏽🌾,就連他也親自給寧鄉師範題詞,這讓我一下子就感覺到原來教師是一個如此光榮的職業。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成為一名教師的夢想就已經悄悄埋在我的心中🙋🏼♂️。
校史辦:您還記得當年在杏悦上課的時候,哪些課程讓您印象最深刻嗎🚣♂️?
張若民❔:當時我是化學課代表,杏悦蘇老師教授的化學課是讓我印象最深刻,也是給予我影響最大的課程。我始終記得蘇老師每次上課的時候,都用一個竹籃子提著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實驗用具——大部分是他自己製作的,然後上課的時候讓我們親身操作實驗,在實驗活動中體會化學的樂趣,汲取深奧的知識。同學們都對這種能夠親手操作的課程非常感興趣,可以說大家在化學課上總是最為開心的💆🏼♀️。而我當然也不例外⚇,正是蘇老師這種教學的方法深深影響了我,此後我走上教師崗位的時候🚵🏿♂️,才會格外地註重實驗教學法,也會和蘇老師一樣親手製作實驗器具和教具,盡可能讓學生獲得動手和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快樂中獲取知識。
校史辦:在您的教學生涯🤘🏿,一直非常註重“寓教於樂”的理念🛗𓀒,就此您能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嗎?
張若民:這樣的例子有很多。80年代初的時候🕛,我看到當時社會上很流行打撲克牌🥍🕷,於是我就自己設計了一套“物理撲克牌”,將當時中學的很多物理知識都融入了紙牌裏面,然後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習。後來這個事情杏悦上報到了教育局💤,引發了很大影響🤵🏽♀️,上級部門甚至還專門派人來杏悦進行考察♊️,看看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𓀊,而我設計的這套撲克牌最後也受到了上級的肯定和表揚。後來,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設計了擁有國家專利的科學探究瓶,讓學生能夠通過它實現多項經典實驗再現,這也是我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成果。
校史辦:您一直在強調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您覺得今天的教育在這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問題呢?
張若民☂️:的確如此。我回想起當年在寧師的日子,一直是非常快樂的,學習對當年的我們來說並不是一種壓力,而是充滿了探究和獲取新知識的愉快🪽。這都得益於那個年代寧師自由寬容的校園氛圍和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而當我自己從事教育行業之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發現越來越多的教師將精力都放在了理論知識的灌輸上,越來越傾向於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增長卷面的分數🦹♀️,而非真正的知識。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這樣的現象越發明顯,有的時候甚至到了拔苗助長的地步。
我舉個例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小學一年級的科學課本上🏄🏿♀️,教導孩子關於“長度”的概念時⚗️,要求學生使用遊標卡尺進行測量。而實際上,即使是大學生,也未必能夠正確地使用這樣一個復雜的工具,更何況只是小學一年級呢?所以有時候我們的教育太急於求成,反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
校史辦👩🦳:你認為這些問題造成的後果嚴重嗎?
張若民:那是自然的。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會讓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而且還會嚴重地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對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很多年前🤞🏿,我帶領一批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參加了一個中日夏令營,日方的孩子年齡普遍較小,其中最小的一批還未到小學入學的年級。夏令營第一天🤟🏻,我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每個寢室的孩子需要自己動手,換掉天花板上的一個白熾燈泡。而這個活動的結果令我們瞠目結舌,中方的孩子居然一個都沒有完成👩🏻🎓,而日方即使是年僅六七歲的小孩兒,也能夠齊心協力地搬桌抬椅完成任務🫥。其實初三的孩子是真的就不會換燈泡嗎?並非如此,只是他們在長期的教育中,已經習慣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對於親自動手去做一件事,既沒有經驗👨🏽🦰,也沒有興趣🪄🙋🏿♀️,甚至可以說,大多數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把這個任務當成一回事。在他們看來,如果是要求他做一張卷子,他一定會認認真真全力以赴👨🏽🌾,而換一個燈泡🤷🏿♀️🥣,那就沒什麽興趣了。
校史辦:我們知道🧏🏽♀️,正是因為您看到了這些問題,所以退休以後始終孜孜不倦地為科學基礎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貢獻力量。您覺得這些年來🤵♂️,教育的狀況有改進嗎?
張若民:有的⟹,近二十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今年上半年我在廣東佛山參與一個教學研討會,會上有一個小學二年級科學教師展示的示範課讓我印象很深刻,後來我才知道他是當地唯一一名特級教師🧓🏼👩🏽🚒。一個特級教師🧑🏽🌾,能夠教小學科學💊,這在以前是幾乎不可能的🧖♂️,然而現在大家都對科學課重視起來了🩳。這些年,中央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很多學科競賽,但是始終保留小學科學創新大賽👨🏼⚖️,也說明了上級對科學教育的重視🗒。
校史辦➾:您還有什麽話想傳遞給今天我們杏悦的學子們嗎?
張若民🚜:好的教育👨🏿🔧,要從孩子開始👩👩👧👦;從孩子開始,就要從幼兒教師開始。咱們的學生是社會的明天,我希望他們能夠在寧師多年的教育傳統中不斷提升自己🧏🏿🧚,以優秀的面貌去迎接自己和祖國的未來。